本文节选自
《中国妇幼保健》年6月第34卷第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及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11月在麻城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分娩时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高龄初产妇,分娩时年龄≥35岁,例)和对照组(适龄初产妇,分娩时年龄35岁,例),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胎膜早破(PROM)、前置胎盘、羊水异常、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发生情况、围生儿结局[巨大儿、胎儿窘迫、胎儿畸形、死胎、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FGR)],同时分析影响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孕妇ICP、前置胎盘、羊水异常及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GDM、HDCP、PROM、产后岀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胎儿畸形、死胎、新生儿窒息及FG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例高龄初产妇中,20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61%。不良妊娠结局组和非不良妊娠结局组GDM发生率、孕期感染率、受教育程度、分娩方式及胎盘粘连/残留/植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良妊娠结局组流产史发生率、HDCP发生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子宫收缩乏力率及凝血功能异常率均高于非不良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史、HDCP、子宫收缩乏力及凝血功能异常为导致高龄初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高龄初产妇出现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不良结局的概率均较高,而流产史、HDCP等均为导致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分娩质量。
#关键词
初产妇;高龄;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
/6/29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11月在麻城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分娩时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高龄初产妇分娩时年龄≥35岁,例)和对照组(适龄初产妇,分娩时年龄35岁,例)。观察组年龄35~47岁,平均(41.36±3.28)岁;孕周35~41周,平均(38.81±0.59)周;体质指数(BM1)21.3~28.1kg/㎡),平均(24.73±1,06)kg/㎡。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27.98±3.62)岁;孕周35~41周,平均(38.86±0.61)周;BMI21.5~27.9kg/m2,平均(24.75±1.02)kg/㎡。两组产妇孕周、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肝肾功能正常者;②单胎妊娠者;③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
1.2.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③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④孕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史者;⑤先天性心脏病者;⑥合并外科疾病者;⑦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⑧过敏体质者;⑨合并恶性肿瘤者。
1.3方法
①记录两组初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胎膜早破(PROM),前置胎盘、羊水异常、产后岀血、胎盘早剥。②记录两组围生儿结局,包括巨大儿、胎儿窘迫、胎儿畸形、死胎、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FGR)。③依据妊娠结局,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与非不良妊娠结局组,记录其是否存在流产史、是否合并HDCP、是否合并GDM、是否存在软产道损伤、是否存在子宫收缩乏力、是否存在孕期感染、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分娩方式(剖宫产、自然分娩)、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及是否存在胎盘粘连/残留/植入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孕妇ICP、前置胎盘、羊水异常及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GDM、HDCP、PROM及产后岀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围生儿结局比较
两组胎儿畸形、死胎、新生儿窒息及FG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巨大儿、胎儿窘迫及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高龄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例高龄初产妇中,20例岀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61%(20/)。不良妊娠结局组和非不良妊娠结局组GDM发生率、孕期感染率、受教育程度、分娩方式及胎盘粘连/残留/植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流产史发生率、HDCP发生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子宫收缩乏力率及凝血功能异常率均高于非不良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高龄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史、HDCP、子宫收缩乏力及凝血功能异常均为导致高龄初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均P0.05)。高龄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4。
#讨论
随着女性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卵巢内卵母细胞质量及卵泡数量将呈现一定程度下降趋势,内分泌失调可对子宫内膜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着生育年龄的不断延后,将出现多种影响生育质量的不良因素。此外,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虽可使继发不孕或者原发不孕患者获得受孕机会,但也导致产妇平均年龄增加。
现阶段,医疗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在出生缺陷儿、低体质量儿、早产儿救治方面的成就及突破斐然,但仍不能全面规避高龄分娩及高龄妊娠造成的相关不良结局。有文献指出,与年龄相关的各类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可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危及母婴健康。与适龄产妇相比较,其将承担较高的分娩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GDM、HDCP、PROM,产后岀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高龄产妇患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系数较高。
有研究指出,高龄孕妇产出的新生儿易出现先天性心脏病、食道闭锁、双侧肾不发育及无脑儿等畸形。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胎儿畸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样本数量相对较少有关,但观察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生育年龄对围生儿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史、HDCP,子宫收缩乏力及凝血功能异常均为导致高龄初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如下,手术流产可对产妇子宫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物理损伤,当其再次妊娠时,很可能出现胎盘粘连、胎盘前置等现象,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而药物流产的出血时间较长,可产生子宫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等,同样可促使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HDCP为妇产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可诱发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多种不良妊娠结局,其发生原因与HDCP可致使产妇血液黏稠度增加、全身小动脉痉挛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有关,且血压的升高可促使产妇肝肾负担加重。当胎儿娩出时,胎盘将与产妇子宫分离,此时其子宫肌肉需进一步收缩以促使子宫壁处血窦关闭以起到止血的效果,而子宫收缩乏力易引发产后大出血、产程延长等现象,将促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加孕妇机体内凝血功能的改变,可促使其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断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途径,诱发血液阻塞性疾病、产后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影响妊娠结局。对于高龄产妇而言,应在孕前积极筛查基础疾病;孕早期合理补充维生素,遵循健康生活模式;孕中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