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6天第一声啼哭,医生:不是傻就是瘫
年,邹翃燕十月怀胎即将临盆,她满心欢喜迎接新生命、新希望。但不幸的是,出了医疗事故,孩子宫内窒息,别的孩子出生时都哇哇大哭,而邹翃燕的孩子出生时却一点声音都没有。
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放弃这个孩子,不然孩子痛苦,大人也跟着遭罪。医生很明确地说,这个孩子不是傻,就是瘫。
此时,邹翃燕的内心没有矛盾,她只有一个信念,她是母亲,她不能放弃孩子,她要拼尽全力让孩子活下来。而孩子爸爸比较理智,他要放弃孩子,并且说:将来有什么事都由你来管。
此时的邹翃燕,内心还抱有一丝希望,她觉得老公不过是赌气而已,等气消了,一定会跟她一起承担家庭的重担。但这个男人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诺言”,之后的日子里,真的没有管过这对母子。
孩子名叫丁丁,他出生的第1个夜晚,邹翃燕彻夜不眠,此后的几天,她盼着奇迹出现,她不停地跟丁丁说话,她说:“我们俩已经相处10个月,这才第1次见面,我是你的妈妈。”
不知道是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感动了上苍,还是妈妈的坚强带动了孩子,邹翃燕觉得丁丁像小猫一样发出了哼哼声,还动了一下。她惊喜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别人,但别人却觉得,这不过是幻觉。
邹翃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母爱,每天都在孩子的耳边“絮絮叨叨”,丁丁出生的第6天,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医生说,孩子哭了就有救了。
2岁能走,6岁能跳
邹翃燕看到了希望,但她也清楚,这个孩子的成长要比其他人艰难很多。丁丁几个月大时,邹翃燕在家里挂满了彩色气球,告诉孩子每一个球的颜色。有一天,她问孩子,红色的气球在哪里,虽然孩子不能用手指出来,但是眼睛却一直盯着红气球,这让邹翃燕感到惊喜,她知道孩子的智力是没有问题的。
当初医生说不是傻就是瘫,既然智力没有问题,那肯定行动有问题。果不其然,别的孩子八九个月能扶着东西挪步,而丁丁两岁才能扶着东西慢慢挪动。能跑能跳,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就是本能,而丁丁直到6岁才能跳,而这种跳,也不过是在地上颠两下腿而已。
为赚钱,单亲妈妈打三份工
3至6岁是脑瘫患儿康复的黄金时期,邹翃燕抓住这个机会,她要让丁丁像普通孩子一样自力更生。
那些年,母子俩过着艰难的日子,邹翃燕每月拿着多块钱的工资,而孩子每次按摩治疗费用就要5元钱,每隔两天做一次按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花费很大,孩子也极其痛苦,每次按摩都有六七个成年人按孩子的脑袋或者四肢,这种医疗按摩,成年人都不一定吃得消,更何况是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有时候孩子央求邹翃燕:妈妈,我今天不舒服,可不可以不去?看着眼前的孩子,邹翃燕很心疼,但她知道,不能放弃。寒来暑往,坚持了几年。
最难的时候,邹翃燕打三份工,不仅在学校做老师、在培训机构上课,还做保险业务员。邹翃燕的身影永远是匆忙的,做什么事都是小跑着去。
育儿有道
她不放弃任何可以让孩子康复的机会,她在学校找了一些不用的卷子拿回家,当着孩子的面撕纸,并且让孩子锻炼。
她还教孩子用筷子,她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会用筷子是不行的,几岁大的时候,大家都用勺子,没关系,但她不仅要让丁丁活,而且要让他活得好,总不能成年之后每次吃饭都跟人家解释:我以前患过重度脑瘫。
在孩子的教育上,邹翃燕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上小学时,她给丁丁定下雷打不动的规矩,8:30之前必须写完作业,9点要上床睡觉。
有一次,丁丁的作业没写完,9点之后又开灯写作业,邹翃燕毫不犹豫地将灯闭掉,如此反复了几次,母子俩各不相让,最后,邹翃燕把作业撕了。从那以后,时间观念刻在了孩子的脑子里,做事从不拖沓。
老师让家长给孩子出数学题并且批改。邹翃燕却让孩子自己完成这件事,丁丁完成后,邹翃燕批了一个大大的分。第二天,孩子告诉邹翃燕,有两道错题没有检查出来而被老师批评,邹翃燕说:“我觉得这样的卷子你应该是打的,再说,这是你自己的问题,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就应该自己完成,不要依靠任何人。
中学时期的一次冲突让母子两人印象尤为深刻,那是一天清晨,两人有分歧,孩子气冲冲地背着书包去上学,出门之前,指着邹翃燕说:“你给我等着!”邹翃燕一上午没上班,孩子中午跑回家,看到妈妈还在家里,就问:“怎么不去上班?”邹翃燕回答说:“我养了十几年的儿子,今天让我等着,我要看看他如何发落我,有了结果我再去上班。”
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邹翃燕道了歉。
北大毕业,又进哈佛
一路上的成长与艰辛,别人无法体会,真正知道其中之苦的只有这对母子。是邹翃燕的坚持让孩子有了美好的未来。年,丁丁,这个曾经患重度脑瘫的孩子,以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年。获得了北大硕博连读的机会,年进入哈佛大学。如今,丁丁在广东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
丁丁的人生是成功的,他也是我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只是谁也想不到,这个被称为“别人家孩子”的人居然比普通孩子的起点都要低。
母子俩被很多节目邀请,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们,在一档节目上,丁丁说:妈妈是灯塔,照亮着身边所有的人,没有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
单亲妈妈本就有很多心酸,更何况带着一个脑瘫患儿,但邹翃燕用意志、用坚强、用母爱,给了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母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