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妈妈们是否观察过,当宝宝刚出生不久的时候总是喜欢攥着拳头,但是你知道吗?随着宝宝生长发育,慢慢都会张开手掌,松开小拳头。但是宝宝如果过了这个月龄还是紧握着拳头,小拳头很难扒开,是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原因吧!
刚出生的宝宝为什么总握拳?
原来宝宝刚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总是握拳是与宝宝的大脑和神经发育有关的,刚出生的宝宝由于大脑和神经发育还尚未完善,所以暂时还没有办法很好地控制肌肉,导致肌肉力量不平衡。
在人体没有进行任何主动运动的安静状态下,屈肌和伸肌也没有完全放松,依旧保持着一定的紧张度,这个紧张度叫做“肌张力”,可以帮助人体维持一定的姿势。
正常情况下刚出生的宝宝,四肢屈肌的肌张力很高,而伸肌的肌张力较低,因此在安静而非睡眠状态时,宝宝的四肢会呈现出“蜷曲”的姿势。再加上小宝宝此时屈肌的力量比伸肌要大,所以宝宝们通常会呈现握拳的状态,这也被称为“握持反射”。
正常情况下刚出生的宝宝都有“握持反射”,但随着宝宝的成长,屈肌张力会慢慢降低,到3个月以后,握持反射就会逐渐消失,这时宝宝就可以自主抓握。如果超过4个月后,宝宝的手仍然紧握,而且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家长就要警惕起来了。
除了通过观察宝宝握拳的情况之外,下面这些情况也提示宝宝可能患有脑瘫。
1、脑瘫患儿手一般呈现握拳的状态,而且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将他悬空抱时,四肢呈下垂状态。另外还可能出现身体僵硬,肌张力过高,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会感到困难。
2、观察宝宝是否会有反应迟钝的现象,假如说宝宝的反应很迟钝,四肢的活动很少,不主动去抓东西或者蹬腿等,也要小心宝宝是否已经出现脑瘫的症状。